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一、单元课文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文艺学论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独特风格。文中一些重要的观点、结论可以成为鉴赏文艺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表现技巧,不但能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也能提高我们的艺术表现力。文章对典型的文学艺术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可以成为我们鉴赏文艺的指南。学习本单元,要学观点,学方法,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归纳是文艺学论文基本的写作方法。首先要分类。《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就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将中国古代小说分成许多小类:神话传说、志人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世情小说。分类之后是求同,寻求同一大类不同小类事实的共同点,把一系列个别性事实的共性抽象出来,概括成一般规律、原理。如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是作为史实,依靠访问、搜集、记录而成,唐朝的传奇小说则是依据传说,想像、虚构、创作而成,二者有很大区别。但志人志怪小说的材料并不是史实,
实际是民间传说,是无名氏的口头创作,其中就包含了想像和虚构的成分。这是它与传奇小说的共性,因而同归小说一类,不能把它当做历史看待。根据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事实,课文运用归纳法概括出两条规律:一是从民间创作发展到文人创作,二是从记实发展到虚构。
文艺学论文总是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观点一般都是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运用绘画、戏剧、舞蹈、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中的典型事例论述艺术表现里的全与粹、虚与实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把握住不同艺术的个性特征之后,运用归纳的方法,抽取它们的共性,概括出中国传统艺术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虚灵的空间,讲清了艺术中以粹概全、虚实相生的道理。
文艺学论文注重具体分析。《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了洪防思、王渔洋和赵执信三个人对艺术表现中全与粹、虚与实相互关系认识上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他们各自的艺术主张的不同实质:洪防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是自然主义;王渔洋看重粹而忽视了全,是形式主义;赵执信主张以粹概全,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文艺学论文尤其注重因果分析。《说木叶》就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的特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的文艺学观点,把握文章的精髓。
2.学习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法和运用规律解释事实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从而深入理解文艺学论文中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同科学观点的关系,具体而深刻地掌握科学结论,做到融会贯通。
3.学习类推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文艺学观点观察、分析、解释一些文学艺术现象。
4.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技巧,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科学论文中的术语很多,对科学术语不但要精确理解其抽象的概念含义,还要了解它在文中指涉的具体内容。例如再创造就是一个文艺学术语。《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结合诗歌欣赏对这个术语作出了具体的解释: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再创造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个解释已经把再创造的性质、方式和作用说得很细致、很清楚了。但我们还不应满足于这样的解释。文章通过对三首诗的欣赏,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再创造的内涵:欣赏中的想像活动围绕诗中形象展开;诗中的形象和情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显现;在想像活动中,欣赏者可以将自己或联想到的其他人物移人,从而创造出生动的画面。结合文中这些具体的论述和说明可以全面透彻地理解科学术语的意义。正确理解并阐发重要的科学术语,吃透科学观点,是本单元教学重点。
课文中有些古代的文艺学术语如全、粹、虚、实,意思比较玄虚,哲学意味又很重,令人觉得深奥难懂。还有些形象化的`说法,如舞蹈精神、泡、猜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准确、清晰地理解这类语言,就要从上下文中找到相关语句,从中发现定义线索、喻义线索、同义线索、反义线索,通过关联性的判断,作出切合文意的合理的解释。上下文中有语言的解释因子。在理解艰深的概念、语句时,要有语境意识。如《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谈到史传文学实录的经验。如果望文生义我们会把实录理解为据实记录真人真事的意思。但如果写小说不要虚构而只是据实记录真,真事,这样的小说也就不成其为小说了。文中的实录讲的是对人的看法和描写的方法,这就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因而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这是一种高明的写人艺术,可以塑造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里的实录,同写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具有截然相反的意义。阅读文艺学论文,遇到难懂的语言时,应充分利用上下文中的解释因子,求得确切、圆满的解释。
本单元能力训练重点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指对读物全面而透彻地理解。阅读本单元的四篇文艺学论文,要求能够通过分析与综合,把文章中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吃透它的精神实质,达到融会贯通。分析与综合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读写方法。阅读中的分析综合要求我们在思维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一种类推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能使我们由已知向未知进军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示范、点拨、答疑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吃透理论观点,培养分析能力。课堂讨论采取开放式,鼓励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学习理论观点,要密切结合实际,运用课文和课外的实例,印证、说明观点;又能运用理论观点解释一些文学艺术现象,重在培养实感,积淀审美经验。本单元安排大量迁移练习,有助于进一步吃透几个重要的文艺学观点,训练文艺鉴赏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