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4-08-08 16:33:28
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在写人记叙文中,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在一篇习作里不一定把所有的描写方法都用上,而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所选择,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描写方法,也可以重点运用一、两种描写方法。下面小编分享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面容、神态、表情、姿态、身材(身影)、衣饰、风度乃至言谈举止、或哭或笑的描写。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就启发我们:在写人记叙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外貌描写呢?

⑴根据写作目的选重点。外貌描写,内容甚多。写作时必须根据作文的内容、写作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某一方面来描写,应该突出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部分,好的外貌描写着墨不必过多,甚至只有一两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刻划好人的眼睛,对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揭示人物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作者都把眼睛描写作为重点,为自己的写作意图服务,如鲁迅的《祝福》,传神的眼睛描写尤其精彩,极其省俭的揭示了人物性格。但也不尽然。写外貌,并无划一重点,而要根据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根据自己接触写作对象时获得的深刻印象选择重点。比如,冰心的《小橘灯》写小姑娘时为了表明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所以就选择重点写她“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一身很破旧的衣服”和“光脚穿着一双草鞋”,这就抓住了能体现“穷苦”、“艰难”的特征,就达到了外貌描写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写她长得怎么眉清目秀等等,无论写得怎样生动、形象,也只能算是败笔。

⑵同中求异抓特征。外貌描写最忌两点:一是没有特征,概念化,脸谱化。二是语言贫乏,陈词滥调。总是“瓜子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千人一面。其实,人的外貌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人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环境影响等的不同,必然在他们的外貌上反映出来。作者一定要注意观察,善于区别,能抓住特征,写出不同点。同样写人物眼睛也有大小、形状、色泽等等的不同,更有眼中流露的喜悦、好奇、惊恐、疑惑、关切……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⑶前后照应写变化。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多次刻划祥林嫂的外貌,其中写到脸色的就有这样三次:初到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二进鲁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而五年后,当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时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从这三次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在封建统治压迫下,精神受到严重摧残。这些情况在她的外貌中也充分地反映出来了。客观事实也正是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物的成长,人们的外貌也总是发生着变化;即使时间相差并不远,但由于外部事物的变化,当人感受到这些之后,必定会在外部表露出来。如果我们能恰当地注意到文章的前后照应,写出人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变化,就能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这样,人物在读者的脑海里,不只是静止的一帧照片,而是富有活力的人物形象了。不可忘记,你是在描绘一个活人的外貌,不是在为一个死者描绘遗容,不光要写得形似,还要为求传神;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特点,还必须注意顺序,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地乱写。

总之,外貌可通过其特征作直观的客观描写,亦可间接进行个性烘托,通过作者主观感受或其他人物的反应来写;既可用粗线条作轮廓勾画,也可以用浓墨重彩进行细致描绘;既可作静态描写,也可作动态描写。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根据描写对象的实际出发,用一种自然、真切、绘形绘画的描写突出其主题。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说话,从内容到词汇、句法腔调、声音等的描写。它采取独白和对话两种手法。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交谈,它是语言描写中运用最多与最普遍的一种手法。语言描写既可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又可借人物的语言来说明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间接地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言为心声”,语言描写应努力做到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⑴罗列选优法。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先后用了藤野的6次对话。而事实上,在听藤野讲课、辅导以至日常交谈及最后告别时,鲁迅肯定听藤野讲过很多话,即使印象较深刻的,也远不止这么几句,但是作为一篇短文,既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去把人物所说过的话全部写出来。鲁迅先生运用了罗列选优法,把脑中印象深刻的话语一一罗列,随后加以分析、选择,将其中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话语选出,经适当加工后写入文内。例如,“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这揭示了藤野富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负责的教学态度。“选优”,除了选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外,人物的某种口头禅、方言俗语,有时也颇有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选入。“选优”,要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选优”,也包含着不能让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不能作者自己的语言去代替人物说话。总之,优劣的标准是:能否突出人物的个性,能否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神态配合法。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藤野说话时,十分注意他的语气、神情。诸如:“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向我和蔼的说道”,“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还叹息道”等等。这样,读者就可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内心活动,了解人物说话时的感情色彩。有些作者也能注意这一点,在作文中努力写出说话人的神态,譬如:“他平静地回答……”,“他一字一顿地说……”等等。像这样以语气、语调、神态配合对话的描写方法,常常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刻划出人物的真情实感。当然,运用神态配合法,也是有前提的,应当为突出人物个性,而不是无的放矢,滥加渲染。

⑶侧面描写法。即借助他人的话语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对话描写方法。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总难免被周围的人们评论,而他人客观、公允的评价,是很能提示人物个性的,比人物本身的对话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因此,运用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可以弥补正面描写的不足。如能使两者配合,就更加相得益彰。

⑷前后变化法。如果我们能写出人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语言前后的典型变化,就能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时,他的语言先后变了六次,他忽而凶神恶煞,忽而奴颜婢膝。作者通过人物的典型语言,逐层深入地刻画了这个“变色龙”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丑态,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此处隐藏2000个字……作客观的描绘的方法。作者一般是以第三人称描述人物的心理。这是一种动态的写法,即描写人物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情。例如《生命的支柱》一文中,作者对张海迪内心世界的描绘:“玲玲的心在颤,在抖,在唱啊!就是这小小的银针,就是这病残的身体,真的能帮助瘫痪的人站起来了。幸福,这就是幸福啊!”从这里,人们看到了她高尚的快乐观、幸福观。

(3)间接写心法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或特定景物,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妇的认钱不认人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他们看到了多年渴望想见到的于勒时,那种厌恶的态度甚至到了惊恐的程度,就因为于勒在卖牡蛎,是个穷人,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阔老。这时的父亲说话也结结巴巴了,嗓子也变哑了,甚至“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还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而母亲先是“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话,气得哆嗦,最后竟然暴怒起来,大骂于勒是个贼,是流氓,还责怪儿子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所有这些描写都极为生动地揭示了这对夫妇的嫌贫爱富的心态。之所以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就是因为通过语言行动的描绘使读者看到了他们的灵魂。由此可见作者“间接写心”确是心理描写的又一种好方法。

也许有人要问,这与一般的语言行动描写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语言行动描写都是在写心理活动?回答是:不是所有语言行动描写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它们的不同就是在于是否有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意义。

(4)梦幻描绘法即通过梦境或幻觉描绘心理活动的方法。例如《荔枝蜜》中的描写:“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又如《七根火柴》中的描写:“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记叙文描写方法及作用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记叙文写作方法

(一)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是: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和突出主题所有占有、积累的素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谋定恰当的表现方法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具体包括:

1、线索安排一篇记叙文,哪怕只是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应有一条把材料贯穿起来的线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较多,线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记叙文的线索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时间线索、感情线索、逻辑事理线索等。

2、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3、结构和内容的调度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